文学理论精品课程建设教学大纲 

发布日期:2010-01-13
分享:

《文学理论》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文学理论

英文名称:Literature Theory

总学时:72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考核方式:考试

教学对象:汉语言文学专业本、专科生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较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有关文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努力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正确分析、研究和评价文学作品、文学思潮和文学形象,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艺术鉴赏水平。为学习其他文学课程和今后从事各项工作以及鉴赏、评论文学作品打好基础。

在本大纲规定的范围内,教学时应着重讲清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基本理论,尤其注意培养学生运用文学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准确地识记和表述文学理论的基本术语、概念和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观察、分析各种文学现象,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并在文艺实践中灵活运用。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把教材内容与中学语文教学实践相联系;与我国社会主义文学实践相联系;与中外文学发展的历史相联系。分析、研究新时期我国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文学理论中出现的新情况、新课题,用为新的文学实践所证明了的科学理论成果来充实自己。努力扩大视野,把文学概论的学习同其他课程的学习结合起来,做到“博读、勤思、善用”三者相结合,从而不断提高文学欣赏能力、理论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课时

第一章

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4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文论建设

2

第三章

文学作为活动

6

第四章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

8

第五章

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

2

第六章

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生产

4

第七章

文学创造过程

6

第八章

文学创造的审判价值追求

4

第九章

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

5

第十章

文学作品文本层次和形象的理想状态

6

第十一章

叙事性作品

6

第十二章

抒情性作品

4

第十三章

文学风格

4

第十四章

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性质

4

第十五章

文学接受过程

5

第十六章

文学批评

2

 

第一编  导论

第一章  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4学时)

一般知识点:学科归属  对象任务  学科品格

重点:文学理论的性质

难点:了解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及其划分依据

第一节  文学理论的性质

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

二、文学理论应有的品格

第二节  文学理论的形态

一、文学理论形态多样化的依据

二、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文论建设(2学时)

一般知识点: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状况

重点: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本内容

难点:理解“文学艺术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这一观点的内含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

一、文学活动论

二、文学反映论

三、艺术生产论

四、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

五、艺术交往论

第二节  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建设

一、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指南

二、中国特色

三、当代性

 

第二编  文学活动

第三章  文学作为活动(6学时)

一般知识点:文学活动的性质和意义

重点:文学活动的四要素

难点:围绕文学活动的四要素形成的批评理论的发展变化

第一节  活动与文学活动

一、人类活动的性质

二、文学活动的地位

第二节  文学活动的构成

一、世界和作者

二、作品

三、读者

第三节  文学活动的发生和发展

一、文学活动的发生

二、文学活动的发展

 

第四章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8学时)

一般知识点:掌握文学的三种概念

重点: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难点:文学活动的话语蕴藉性

第一节  文学的含义

一、文学的文化含义

二、文学的审美含义

三、文学的通行含义

四、文学与非文学

第二节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一、文学作为一般意识形态

二、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

三、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现

第三节 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

一、文学与话语

二、文学与话语蕴藉

三、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

 

第五章 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2学时)

一般知识点: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状态

重点: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价值取向

难点:了解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的相互关系

第一节 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基本属性

    一、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性

    二、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主导性、层次性、多样性

第二节 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价值取向

    一、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主要价值取向

二、雅与俗:“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统一

三、按照“美的规律”创造艺术珍品

四、作家、艺术家与新时代的人民群众相结合

第三节 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发展

一、继承与革新:弘扬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二、借鉴与创造: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的沟通

三、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发展社会主义新文学

 

第三编 文学创造

第六章  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4学时)

一般知识点:艺术生产 文学创造的主体 文学创造的客体 客体和主体的三种说法

重点:理解并掌握文学主客体的代表性理论观点

难点:理解并掌握文学主客体的代表性理论观点

第一节 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生产

一、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

二、文学创造与其他精神生产的区别

第二节 文学创造的主体与客体

一、文学创造的主体

二、文学创造的客体

第三节 文学创造的主客体关系

一、文学创造中主客体关系的特点

二、文学创造中主客体的双向运动

 

第七章  文学创造过程(6学时)

一般知识点:文学创造的发生阶段 文学创造的构思阶段 文学创造的物化阶段 想象和联想 理智与情感 陌生化

重点:艺术创造的基本过程

难点:艺术创造过程中的心理特征和心理机制

第一节 文学创造的发生阶段

    一、材料(信息)储备的主体性特征

二、艺术发现

三、创作动机

第二节 文学创造的构思阶段

    一、艺术构思及其心理机制

    二、构思方式

第三节 文学创造的物化阶段

一、“形之于心”到“形之于手”

二、语词提炼与技巧运用

三、即兴与推敲

 

第八章  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4学时)

一般知识点: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科学真实的区别

重点:艺术真实原则、艺术概括原则的基本内含的具体要求

难点:艺术创造中情感把握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 艺术真实

    一、认识与艺术真实

二、艺术真实的主要特征

三、艺术概括

第二节 情感评价

    一、情感评价的文学意义

二、情感评价作为“诗意的裁判”

三、人文关怀与历史理性

第三节 形式创造

一、文学与艺术形式

二、形式创造的基本内涵

三、形式美问题

 

第四编 文学作品

第九章  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6学时)

一般知识点:文学类型的划分

重点:三种基本文学类型的特点及差异 小说、诗歌等文学体裁的基本艺术特征

难点:根据三种基本文学类型的特点和差异,进行有效的文本分析和鉴赏。

第一节 文学作品的类型

一、现实型文学

二、理想型文学

三、象征型文学

四、文学类型的发展演变

第二节 文学作品的基本体裁

一、诗

二、小说

三、剧本

四、散文与报告文学

 

第十章  文学作品的本文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6学时)

一般知识点:文学话语和普通话语的区别 

重点:文学作品本文层次的几种代表性理论及其基本理论内涵 三种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的艺术特征及其基本理论内涵

难点:能灵活运用本文层次理论对具体文学作品进行文本分析

第一节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

    一、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问题

二、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

第二节 文学典型

    一、典型论的发展

二、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

三、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第三节 意境

    一、意境概念的形成及界定

二、文学意境的特征

三、意境的分类

第四节 文学意象

    一、观念意象及其高级形态审美意象

二、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

三、审美意象的分类

 

第十一章  叙事性作品(5学时)

一般知识点:叙事学基本理论内容

重点: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 行动元与角色 本文时间与故事时间 叙述视角及叙述声音

难点:运用叙事学基本理论内涵进行文本分析

第一节 叙事界定

    一、叙事理论与叙事学

二、叙事的涵义与特征

三、叙事与审美意识形态本质

四、叙事的构成

第二节 叙述内容

    一、故事

二、结构

三、行动

第三节 叙述话语

    一、文本时间与故事时间

    二、视角

第四节 叙述动作

    一、叙述者与作者

二、叙述者与声音

三、叙述者与接受者

 

第十二章  抒情性作品(4学时)

一般知识点:抒情界定、抒情方式、抒情性作品的构成

重点:抒情方式

难点:抒情话语

第一节 抒情界定

    一、抒情与抒情性作品

二、抒情与现实

三、抒情中的自我与社会

四、抒情与宣泄

第二节 抒情性作品的构成

    一、抒情内容与抒情话语

二、抒情性作品的结构

第三节 抒情方式

一、抒情话语的修辞方式

二、抒情角色

 

第十三章  文学风格(4学时)

一般知识点:风格 风格的特点 风格的形态 文学流派风格

重点:风格与创作个性的关系 风格与话语情境的关系 流派与风格的关系

难点:风格的基本形态

第一节 风格的诸种观念和理论

    一、风格是独特的言语形式

二、风格是作家的创作个性在作品中的自然流露

三、风格是主体与对象、内容与形式相契合时呈现的特色

四、风格是读者辨认出的一种格调

第二节 风格的定义和内涵

    一、创作个性是文学风格形成的内在根据

二、主体与对象的和谐统一是风格存在的基本条件

三、文体特色和言语组织是风格呈现的外部特征

第三节 文学风格的类型与价值

    一、风格类型的划分

二、文学风格的审美价值

第四节 文学风格与文化

    一、文学风格与时代文化

二、文学风格与民族文化

三、文学风格与地域文化

四、文学风格与流派文化

 

第五编 文学消费与接受

第十四章  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性质(4学时)

一般知识点:大众文学 大众传播媒介 文化市场 文学消费的对象和主体

重点:文学消费的对象和主体的内含义 文学消费与文学生产的关系

难点:文化市场对文学生产与消费的意义

第一节 文学消费与一般消费

    一、文学生产、传播与消费

二、文学消费的二重性

三、文学消费与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

四、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

第二节 文学接受的文化属性

一、文学接受作为审美活动

二、文学接受作为认识活动

三、文学接受作为文化价值阐释活动

四、文学接受作为交流活动

 

第十五章  文学接受过程(5学时)

一般知识点:文学接受 期待视野 隐含的读者 对话填空兴味 正误与反误

重点:文学接受中填空 对话和兴味的意义

难点:文学接受中正误与反误的内含和意义

第一节 文学接受的发生

    一、期待视野

二、接受动机

三、接受心境

四、从隐含的读者到读者阅读

第二节 文学接受的发展

    一、填空、对话与兴味

二、还原与异变

三、理解与误解

四、期待遇挫与艺术魅力

第三节 文学接受的高潮

    一、共鸣

二、净化

三、领悟

四、延留

 

第十六章  文学批评(2学时)

一般知识点:文学批评 社会历史批评 心理批评 语言批评 文学批评的标准

重点:社会历史批评 心理批评和语言批评的要义和方法

难点:文学批评标准中的具体要求

第一节 文学批评的价值取向

    一、文学批评的界定

二、马克思主义的文学批评及其标准

第二节 文学批评的模式

一、传统批评的模式

二、现代批评的模式

第三节 文学批评的实践

一、了解对象

二、选点切入

三、确定要旨

四、布局安排

五、力求创见

 

三、主要参考书目

(一)选用教材:

童庆炳主编《文学理论教程》(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二)主要教学参考书:

1.杨春时、俞兆平、黄鸣奋著:《文学概论》,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2.[]韦勒克、沃伦著:《文学理论》,刘象愚等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

3.[]乔纳森·卡勒著:《文学理论》,李平译,译林出版社,2007

4.南帆著:《文学理论新读本》,浙江文艺出版社,2002

5.陶东风主编:《文学理论基本问题》,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6.王一川著:《文学理论》,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

7.王一川著:《文学理论讲演录》,广西师大出版社,2004

8.[]特里·伊格尔顿著:《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伍晓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9.朱立元主编:《当代西方文艺理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10.[]杰姆逊著:《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詹小兵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11.王元镶主编:《文学原理》,广西师大出版社,2003

12.葛红兵著:《文学理论通用教程》,上海大学出版社,2003

14.吴中杰著:《文艺学导论》(修订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15.[]约翰·费斯克著:《理解大众文化》,王晓珏,宋伟杰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16.朱光潜著:《西方美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执笔人:鲍远福                            审定人:张器友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