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杨小璇;胡瑞)好故事,是新闻传播的灵魂;好的人物报道,不仅是还原事实,更要传递时代的温度。10月21日,安徽省教学名师、硕士生导师何村教授走进文化与传媒学院,为2023级新闻学专业学生带来了一场围绕“马郢村人物报道采写”的专题授课,将采访现场“搬”进课堂,手把手指导学生掌握人物报道的核心方法。
何村指出,人物报道的灵魂在于“温度”。新闻人不能只做信息的“搬运工”,而应成为情感的“连接者”。他建议学生在采访前深入马郢村,观察村容村貌与村民日常,从田间劳作、邻里互动中捕捉细节,让报道充满生活气息,而非停留于“流水账”。

针对学生易出现的“人物形象片面化”问题,何村提出“过去—现在—未来”三维报道法。他以马郢村一位返乡创业者为例,强调提问应贯穿人物的人生轨迹:为何离开、为何回归、当下的困境与收获、未来的规划与愿景,从而塑造立体、真实、有生命力的人物形象。
在实操环节,何村特别强调“倾听”的艺术——不仅要听内容,还要留意语气与表情,捕捉语言背后的情绪与态度。面对敏感话题,他建议从日常生产生活切入,逐步建立信任,避免采访陷入僵局。
此次授课不仅是一堂专业实训,更是一堂融入“大思政”理念的实践课。何村通过马郢村的真实案例,引导学生深入基层、感知时代,在人物故事中读懂乡村振兴的深层脉动。同学们表示,这样的课堂让他们深刻体会到,只有贴近土地、真诚倾听,才能写出有思想、有温度、有担当的新闻作品,这正是新闻人在信息时代的核心价值与使命所在。
(审核:洪玉 责任编辑:文湘靖 陈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