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传学院文学理论精品课程建设习题 

发布日期:2010-01-13
分享:

文学理论习题(一)

一、  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  文学四要素

2  题材

3  语感

4  创作能力

二、  简答:(每题10分,共30分)

1  文学进步与科学进步有何不同?

2  比较“三分法”与“四分法”。

3  文学的主观性质表现在几个方面?

三、论述:(每题25分,共50分)

1  文学作品的特定存在方式。

2  文学创造的特殊性。

文学理论习题(二)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 文学再现

2 主题

3 语言风格

4 文学创作类型

二、简答:(每题10分,共30分)

1、“本文”与“作品”的区别以及本文变成作品的条件。

2、叙事类文学作品的特性。

3、形式化过程包括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主要工作是什么?

三、论述:(每题25分,共50分)

1 如何正确看待和认识文学起源问题?

2 为什么说对文本的解读是文学阅读的基础?

文学理论习题(三)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 情感表现

2 诗意观念

3 体裁

4 文学批评

二、     简答:(每题10分,共30分)

1 文学语言与日常语言的区别。

2 抒情类文学作品的特性。

3 创作过程的三个阶段以及每个阶段的中心任务。

三、     论述:(每题25分,共50分)

1 文学创造的特殊性。

2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原则。

文学理论习题(四)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 艺术象征

2 文学进步

3 审美能力

4 期待视野

二、简答:(每题10分,共30分)

1 文学语言与科学语言的区别。

2 戏剧类文学作品的特性。

3 文学阅读的动机类型。

三、论述:(每题25分,共50分)

1 文学作品的特定存在方式。

2 为什么说对文本的解读是文学阅读的基础?

文学理论习题(一)答案要点及评分标准

一、名词解释

1 文学四要素是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提出的关于文艺学对象的理论。(1分)他认为文学是由宇宙、艺术家、作品和欣赏者四要素构成的系统。(1分)四者呈三角形关系。(1分)并用此模式分析历史上的文艺理论,分为摹仿论、客观论、表现论、实用论四大类。(1分)此理论虽有简单化之嫌,但对理解文艺学对象问题具有启发意义。(1分)

2 广义上指文学作品所描写的生活领域,或者是生活的一定范围。(2分)狭义上指作家在观察体验生活的过程中,在掌握大量素材的基础上形成的,根据一定创作意图进行选择和虚构而进入文学作品的一定生活方面和生活现象。(3分)

3 指作家某种独特的语言能力,它包括语言感受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分)这种语言能力表现在创作中,就是创作主体为塑造整体形象而对语言材料的独创性运用。(2分)

4 创作活动要求于创作主体所必需的能力,如理解力、想象力、直觉力、造型力等。(2分)创作能力由低到高可分为三个等级,即能力、才能和天才。才能是各种能力的综合,天才是高度发展了的才能。创作能力既依赖于天赋,又依赖于后天的学习和训练,是天赋和实践交互作用的产物。(3分)

二、 简答

1 文学活动不同于科学活动。(3分)科学是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探究,文学是包含认识在内的审美创造活动。(3分)科学进步的特点是取代,文学进步的特点是积累。(4分)

2 两者的分类依据不同。(2分)“三分法”注重文学反映现实的内在特点,具有系统性和科学性。但它忽视了语言运用上的特点。(3分)“四分法”照顾到了不同作品在语言方面的差异,分类比较全面和具体,容易把握。但也容易出现交叉重叠的情况。(3分)“三分法”以史诗为核心,“四分法”以诗歌为标准。(2分)

3 四个方面。(2分)满足作者自我实现的需求。(2分)表现作者的思想情感。(2分)压抑的反射。(2分)表达对存在的体验。(2分)

三、 论述

1 文学形象与作品的存在方式。形式与内容的融合。静态与动态的互转。生产和消费的中介。(每个要点5分,另外综合能力5分。)

2 文学活动的对象是活生生的整体的人及其生活。文学创作的直接目的是创造艺术形象。功能是感染人教育人。方式是特殊的形象思维方式。(每个要点5分,另外综合能力5分。)

文学理论习题(二)答案要点及评分标准

 

一、 名词解释:

1 指文学反映社会生活的性能。文学再现可分为再现对象、在现活动和再现结果三个方面。(2分)再现活动是人脑能动的活动,他把再现对象转化为再现结果,因而再现结果就不是再现对象的简单模拟,而是对再现对象的艺术加工改造。(3分)

2 一是指存在于具体作品之外而被某些作品反复表现的某种思想,它又被称为“母题”;(2分)二是指作家通过作品描绘的社会生活所显示出来的总的思想意义和作家对这种生活现象的认识与评价。后者是通常意义上的主题。(3分)

3 指作家创作文学作品时,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总体特性。(2分)是文学风格在作品语言层面上的独特表现,也是作家个性化语感的外在显现。(3分)

4 由于受到社会对文学的总体需要的决定和文艺发展规律的制约,某个时代、某一历史阶段,文学家在反映现实、认识社会、塑造形象、表现情感的方式等方面会具有一些不同于其他历史阶段的独特之处,这些独特之处经过概括和总结,就成为文学创作的类型。(5分)

二、 简答:

1 在接受美学中,“本文”指一个有某种材料媒介固定下来的符号体系。(3分)“作品”指读者在对文本作出阅读反应后,在意识中产生的审美客体。(3分)文本本身不是作品,文本变为作品的条件是读者阅读行为的实施和读者主观意识的参与。(4分)

2 作者以清醒的叙述人的口吻讲述外界的事物来塑造形象,创造出的文学作品属叙事类。(2分)其特点是作品中的客观事物压倒了创作主体的个人意识。(2分)对一系列事件进行列举并在它们之间建立联系的“讲故事”方式是它的基本陈述方式。(2分)其特性可概括为三点:客观性、情节性、混响性。(4分)

3 两个阶段:内在形式化和外在形式化。(3分)前者是在作者内心展开的艺术形象的成形过程,(3分)后者是运用语言媒介使艺术形象具有外在形体的过程。(3分)外在形式化以内在形式化为基础,内在形式化以外在形式化为归宿。(1分)

三、 论述

1 文学起源的多重交叉。(5分)劳动与文学起源。(5分)劳动综合论的两大内容:劳动是文艺的唯一起因;劳动之外的其他因素也对文艺起源产生影响。(10分,另外综合能力5分)

2 本文与读者共同构成一个阅读关系。文学语言的陌生化特性要求读者对本文进行阅读。本文的内在结构与读者的理解活动相对应。(三个要点各占7分,另外综合能力4分)

文学理论习题(三)答案要点及评分标准

一、 名词解释:

1 指文学表现情感的性能,是文学的基本性能之一。文学表现作者的情感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情感发泄,而是情感的对象化和物化的过程。(3分)所谓情感的对象化就是把情感重新展示在意识面前,对其进行观照和反思。所谓情感的物化就是把情感对象化的结果通过语言形式传达出来,成为别人也可以观照和反思的对象。(2分)

2 在具体作品中,作者对现实生活的认识与评价渗透于艺术形象之中,因而呈现为一种特殊的观念形态。这就是诗意的观念。(3分)其特点是作家的思想观念与作品的诗意形象的完美结合。(2分)

3 指文学作品的类型。是由作品的语言运用、组织结构、体制篇幅等因素有机综合而呈现出的文学作品的外表形态,(3分)简单说,体裁即文学作品内容存在的具体方式。(2分)

4 文学批评是文学理论的实际运用,它根据一定的审美理想对文学对象作出审美评价,指出文学作品的思想意义和审美价值,(3分)文学批评是作家与读者之间的桥梁,(1分)是一种科学性与文学性相统一的活动,是“不断运动着的美学”。(1分)

二、 简答

1 日常语言的“实用性”不同于文学语言的“无为性”。(5分)日常语言的“通俗性”不同于文学语言的“独创性”。(5分)

2 作者以热情的主人公口吻,抒发内心的思想情感并进而形成现象,创造出的文学作品属抒情类。其特点是作者的主体意识主宰着客观对象,主要表现主体心灵因观照外界事物而引发的情感。(3分)“内心独白”是它的基本陈述方式。(2分)其特性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主体化、非个人化、反常化。(5分)

3 积累阶段、构思阶段、写作阶段。(3分)积累阶段是创作材料的准备阶段。这一阶段直接同作家的实际生活融为一体,把作家从生活导向创作。构思阶段是艺术形象的孕育阶段,这一阶段以主题为核心展开对材料的选择、加工、改造,直至艺术形象的诞生。写作阶段是艺术形象的传达阶段。这一阶段把内心构思成的艺术形象重现出来,并以准确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以便让读者也能看到和感受到这些艺术形象。(7分)

三、 论述

1  文学活动的对象是活生生的整体的人及其生活。文学创作的直接目的是创造艺术形象。功能是感染人教育人。方式是特殊的形象思维方式。(每个要点5分,另外综合能力5分。)

2  意识形态原则。历史主义原则。审美原则。(每个要点6分,综合能力7分)

文学理论习题(四)答案要点及评分标准

一、 名词解释:

1 文学用以表达思想情感的特殊手段,即用艺术形象间接地暗示或导向某种意旨。艺术象征的最典型的形式就是隐喻和寓意。(3分)隐喻是让形象暗含着某种意旨,寓意是通过形象说明某种意旨。前者重启发,后者重示意。(2分)

2 从总体比较上看的后代超过前代的文学发展趋势。文学进步不是直线型的,而是螺旋式的上升。(3分)文学进步不同于科学进步,后代的文学成果不会取代前代的文学成果,前代的文学成果仍以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对后代人显示出长久的艺术魅力。(2分)

3 进行审美活动的能力,在创作中表现为审美发现和审美创造的能力。(2分)审美发现的能力诗意一种充满着情感的眼光从事物的内在特质中开掘出诗意的美的能力。审美创造的能力是创造审美意象和美的形式的能力。审美发现更多涉及观察和理解,是对生活美的捕捉,审美创造能力更多涉及形象和情感,是对艺术美的追求。(3分)

4 接受美学术语。(1分)指读者对一部作品进行接受的全部前提条件,它存在于对某一具体作品的阅读之前,是一种预先存在的对每部作品的独特意向。这种意向决定了读者对所读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的取舍标准,决定了他的阅读重点,也决定了他对作品的基本态度与评价。(4分)

二、 简答

1 科学语言的“单指性”不同于文学语言的“歧义性”。(5分)科学语言的“他指性”不同于文学语言的“自指性”。(5分)

2 作者通过作品中人物各自的语言和行为所形成的矛盾冲突来完成艺术形象的塑造,创造出的文学作品属戏剧类。(2分)在此类作品中,主体意识通过对话分派到几个角色身上。整个行动的客观叙事性和人物语言的主观抒情性的统一是它的基本特点。(3分)其特性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统一性、动作性、进行性。(5分)

3 补偿性动机、(3分)好奇与求知动机、(3分)创造性动机。(4分)

三、 论述

1  文学形象与作品的存在方式。形式与内容的融合。静态与动态的互转。生产和消费的中介。(每个要点5分,另外综合能力5分。)

2  本文与读者共同构成一个阅读关系。文学语言的陌生化特性要求读者对本文进行阅读。本文的内在结构与读者的理解活动相对应。(三个要点各占7分,另外综合能力4分)

 

文学理论习题(五)

一、 名词解释10分,每小题2分)

1文学文本:

2陌生化:

3期待视野:

4原型:

5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

二、     填空题(20分,每小题1分)

1.依据冲突性质,戏剧可分为                        

2.依据表现形式,诗歌可分为                       

3.抒情作品的三个结构要素是                        

4.构成文学叙事的三方面涵义是                           

5.英加登的文本五层面说是指                           

6.亚里士多德提出的悲剧六因是指                             

7.文学话语活动的五要素包括                                  

8.审美意识形态的复杂组合包括                                     

9.常见的风格形态分类包括                                    

10.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三块基石是                               

11.中国古代文论的心理学观点主要有                           

12.人类文学传播的三个阶段包括                        

13.王国维把文学意境分为                    

14.马克思主义的批评标准是                     

15.文学接受对象的文化属性包括                        

16.常见的批评文体包括                                

17.文学风格形成的客观因素包括                        

18.故事行动序列的典型形式有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19.三国时期王弼关于本文层次的说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20.文学创作的一般过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选择题(20分,每小题2分)(在正确的题号上打“√”

1.历史上关于雅与俗的两种表述方式是:

寓庄于谐 阳春白雪 曲高和寡 下里巴人 文以载道

2.文学抒情在本质上属于:

现实评价 自我表现 审美体验 情感宣泄 艺术形式

3.文学阅读活动对读者的要求是:

期待视野 对话欲望 思想正确 情感丰富 见仁见智

4.依据手段和材料,艺术可分为:

     表演艺术 造型艺术 综合艺术 影视艺术 语言艺术

5.现实主义的基本特征是:

关注现实 细节真实 反映本质 排斥理想 反对虚构

6.文学批评的艺术标准包括:

真实程度 文体形式 形象特征 意蕴内涵 政治倾向

7.作为文学最本质的特征是:

文字的科学文章的学问文化的载体语言的艺术抒情的方式

8.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相同点是:

源于生活 细节真实 手法夸张 反映本质 表现情感

9.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实质上是在于:

真实性 科学性 新颖性 诚挚性 蕴藉性

10.文学批评的正确态度是:

实事求是 客观公正 艺术民主 批评作家 炒作作品

四、    简答题(30分,每小题10分)

1.简述文学概念三种含义的具体内涵。

2简述文学意境的含义及其特征。

3简述文学接受中的共鸣及其原因。

五、论述题(20分,要点阐述10分,举例论证10分)

以具体作品为例,论述文学风格及其成因,并比较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在题材、意境、语言、美感和形态上的区别。

文学理论习题(六)

一、 名词解释10分,每小题2分)

1文学:

2艺术真实:

3文学性:

4叙述频率:

5文学消费:

二、填空题(20分,每小题1分)

1.作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来源的三位哲人是              

2艾布拉姆斯的文学四要素包括                        

3.亚里士多德认为诗人摹仿的世界有三种_____ _____ ____  

4.英加登的文本五层面说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类文学传播的三个阶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二十世纪西方文论发展的两条路线是_______________

7.王国维把文学意境分为                

8.文艺学的三个分支是                        

9.关于文艺起源的主要观点有                          

10.文学批评的多种形态包括                        

11.故事行动序列的典型形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抒情作品的三个结构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历史上的主要悲剧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学期待视野的三个层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发展社会主义文学的二为方向是_______________

16.常见的批评文体包括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17.依据表演方式,戏剧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依据形式划分,诗歌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批评标准是                 

20.文学接受发生的主体因素包括                    

三、选择题(20分,每小题2分)(在正确的题号上打“√”

1.现实主义的基本特征是:

关注现实  细节真实  反映本质  排斥理想  反对虚构

2.文学抒情在本质上属于:

现实评价  自我表现  审美体验  情感宣泄  艺术形式

3.作为文学最本质的特征是:

文字的科学文章的学问文化的载体语言的艺术抒情的方式

4.表现文学风格的具体话语情境包括:

词语运用  体裁选择  结构安排  形象创造  社会状况

5.艺术灵感的主要特征包括:

突发性    直觉性    迷狂性    情感性    创造性

6.文学与社会科学的区别表现在:

反映对象  反映方式  作用特点  材料来源  思维形式

7.依据作品内容,诗歌可分为:

自由诗    抒情诗    格律诗    叙事诗    哲理诗

8.文学阅读活动对读者的要求是:

期待视野 对话欲望 思想正确 情感丰富 见仁见智

9.俄国形式主义文论提出的主要理论观点有:

文学性  陌生化  本体论  细读法  主体论

10.作者中心论强调的主要方面是:

主体心灵 作家经历 个性气质 读者反应 艺术天才

四、        简答题(30分,每小题10分)

1简述影响文学发展的上层建筑诸因素的具体制约关系。

2简述文学意蕴三个层面(历史、哲学、审美)的具体含义。

3简述文学接受中的共鸣及其原因。

五、论述题(20分,要点阐述10分,举例论证10分)

通过对具体文学形象的分析,请描述一下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并指出该典型在文学史上的独特的价值与意义。

文学理论习题(五)答案要点及评分标准

一、名词解释

1.文学文本又称本文,是指由作者写成而有待于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它是包含完整意义的实际语言形态和形象系统,也是一个由表及里的多层次审美结构。

2.陌生化是指俄国形式主义对于语言的阻拒性、反常性的强调,它意在打破人们在经验中形成的惯常化、自动化反应,使人重新关注周围的世界,带着惊奇的眼光和诗意的感觉去看待事物,它是文学性艺术性的真正源泉。

3.期待视野是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在阅读之先或之中,基于个人和社会的复杂原因,在心理上形成的一个既成的心理结构图式。

4.原型即原始意象,它是容格对艺术客体的解释,是集体无意识的内容,原型是一切心理反应具有普遍一致性的先验形式,这种形式是人类远古生活的遗迹,是重复了亿万次的那些典型经验的积淀和浓缩。它是悠远的历史起点。

5.即通过主体的活动,把自己的本质力量(人的全部特性和能力)体现在客体当中,使客体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和展示。

二、填空题

1.悲剧、喜剧、正剧

2.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

3. 声音、画面、情感经验

4. 叙述内容、叙述话语、叙述动作

5. 声音、意义、世界、观点、形而上

6. 形象、性格、情节、言词、歌曲、思想

7. 说话人、受话人、本文、沟通、语境

8. 无功利与功利、形象与理性、情感与认识

9. 简约与繁丰、刚健与柔婉、平淡与绚烂、谨严与疏放

10. 对象化理论、意识形态论、艺术生产论

11. 虚静说、神思说、妙悟说、性灵说

12. 口头传播、文字传播、电子传播

13.有我之境、无我之境

14.美学观点、历史观点

15.认识属性、审美属性、文化价值

16.论文、点评、随笔、序跋

17.时代精神、民族传统、地域风情

18.首尾接续式、中间包含式、左右并联式

19.言、象、意

20.生活积累、艺术构思、物化传达

三、选择题

1②④                    2①②③⑤            3①②④

4①②③⑤                5①②③              6②③④

7                      8①④⑤              9①③④⑤

10①②③

四、简答题

1.文学概念的三种含义:广义文学、狭义文学、折中义文学。

广义的文学是作为文化的载体,文学作为文化的基本含义是:1、理解文学首先必须建立一个开阔的文化视野;2、文学发展是人类文化积淀的历史结果;3、文学现象归根到底是某一文化形态的体现。

狭义的文学是作为审美的对象;文学作为审美的基本含义是:1、文辞华美,达意达得好,表情表得妙2、对激情的体验和调动;3、文学作为一种诗意的表达。

折中义的文学是作为惯例的规范;惯例的三方面要求是:首先,呈现形象的世界;其次,传达完整的意义;再次,蕴含特殊的意味。

2.意境是指抒情形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特征: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意境的产生同庄禅精神的影响以及色空观念的催化有很大关系。

3.共鸣是指人们在文学接受的高潮阶段所产生的同作品表现的思想感情相通、类似或交流融汇的思想感情活动,其要点有二:一是读者与作品之间的感应与交流,二是不同读者面对同一作品时的共识;产生共鸣的原因有:读者本身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优秀作品表现了人类的共同美,读者人生体验与作品情境的一致,基本人性的相通以及主体心理的同构。

五、论述题

文学风格就是作家创作个性与具体话语情境造成的相对稳定的整体话语特色。创作个性是作家个人的独特的世界观、艺术观、审美趣味、艺术才能及气质禀赋等因素综合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性格特征,它制约着风格的形成;风格是作家创作个性与话语情境结合的产物,只能通过具体的话语情境表现出来;创作个性与话语情境总是产生于一定的时代、民族、地域之中,是特定文化精神的修辞表达。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的区别:在题材上,一为重大事件,一为日常生活;在意境上,一为雄浑壮阔,一为优雅妩媚;在语言上,一为劲健有力,一为婉转曲折;在美感上,一为崇高振奋,一为从容自在;在形态上,一为动态粗犷,一为静态细腻。

文学理论习题(六)答案要点及评分标准

一、名词解释

1.文学是显现在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

2.艺术真实是对生活真实进行概括和提炼而形成的正确反映了生活本质的形象图景,它以生活真实为源泉,又高于普通的实际生活。

3.文学性是俄国形式主义理论的核心概念,认为文学研究的真正对象是作品的形式价值,也就是使一部作品成为文学作品的东西,即特异性。

4.叙述频率是指本文话语与故事内容的重复关系。包括两个基本类型:事件的重复与话语的重复。前者是指某一类型的事件反复出现;后者是指对一个事件的反复叙述。

5.文学消费在广义上是指人们用文学作品来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的过程,也即文学阅读或欣赏;在狭义上则是指近代以来在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的条件下,人们把文学作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而对它的购买、阅读以及传播行为,它是文学生产的最终完成。

二、填空题

1.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

2.世界、作家、作品、读者

3.已有的事、或有的事、应有的事

4.声音、意义、世界、观点、形而上

5.口头传播、文字传播、电子传播

6.科学主义、人文主义

7.有我之境、无我之境

8.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

9.摹仿说、巫术说、游戏说、劳动说

10.伦理批评、社会历史批评、审美批评、心理批评、语言批评

11.首尾接续式、中间包含式、左右并联式

12.声音、画面、情感经验

13.命运悲剧、性格悲剧、观念悲剧、社会悲剧

14.文体期待、形象期待、意蕴期待

15.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16.论文、点评、随笔、序跋

17.话剧、歌剧、舞剧

18.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

19.美学观点、历史观点

20.期待视野、接受动机、接受心境

三、选择题

1①②③               2①②③⑤             3

4①②③④             5①②⑤               6①②③⑤

7②④⑤               8①②④               9①②③

10①②③⑤

四、简答题

1.影响文学发展的上层建筑因素包括:政治、道德、哲学、宗教,它们对文学的影响更为直接,文学发展是在诸多因素的合力中进行的。政治影响:(1)制度、政策对于推动或扼杀文学的巨大作用;(2)特定的政治思想对文学思想的深刻介入;(3)统治者的个人好恶对于文学的有力影响。道德影响:(1)道德观念是评价文学的基本尺度;(2)道德冲突是文学的魅力之所在;(3)道德评价与历史评价的矛盾。哲学影响:(1)哲学思潮深刻影响文学面貌;(2)哲学精神影响作家对生活的理解;(3)哲学意识表达是作品获得深刻性的条件之一。宗教影响:(1)思考彼岸影响文学思维层次;(2)想象方式启迪文学运思境界;(3)思维方式影响文学批评观念。

2.文学意蕴层面,是指本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等各种内容所呈现的丰富意味,一般又可分出三个层面:(1)历史内容层:作为生活的折光、作为文化的积淀、作为诗意的表现;(2)哲学意味层:作者对人生真谛的刻骨铭心的体验、作品中深藏的超越时空的永恒的人生精义、读者所悟到的可喻不可说的生命的灵境;(3)审美意蕴层:感官的愉悦、体验的丰富、生命的激情。

3.共鸣是指人们在文学接受的高潮阶段所产生的同作品表现的思想感情相通、类似或交流融汇的思想感情活动,其要点有二:一是读者与作品之间的感应与交流,二是不同读者面对同一作品时的共识;产生共鸣的原因有:读者本身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优秀作品表现了人类的共同美,读者人生体验与作品情境的一致,基本人性的相通以及主体心理的同构。

五、论述题

典型是文学话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典型的美学特征首先在于其特征性,即外在形象的极其生动、独特,内在本质的及其丰富、深刻,既有总体性格特征,又有局部细节特征;典型的另一美学特征在于其艺术魅力,外在表现上是其强大的吸引力,内在实质则是其真实性、新颖性、诚挚性和蕴藉性所造成。伟大的文学典型通常都是在文学史上独一无二的创造,是既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的这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