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阳俊琍、张婉琦)在人文社科的广阔天地中,汉语言文学专业如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既传承着古老文字的厚重底蕴,又在时代浪潮里不断伸展新枝,孕育多样可能。
有这样一位毕业生,她从专业学习的养分汲取,到职业探索的勇敢试错,再到公益岗位的价值坚守,用亲身经历勾勒出一条独特的成长轨迹,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学子展现从校园到职场、从知识积累到社会担当的生动样本,引领我们走进专业赋能与职业发展交织的精彩旅程。
江钿,安徽新华学院2022届优秀毕业生。在校期间多次获国家励志奖学金,三好学生等。现任黄山市徽州区残疾人联合会工作人员,获评黄山市2024年度民生实事组织实施工作“先进个人”。
专业滋养:文字与人文的双重赋能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习为她筑牢坚实根基。谈及专业带来的独特能力,她坦言文字写作能力的提升尤为显著。“在专业学习中,大量阅读文学大家作品是关键一步。”她回忆道,广泛阅读让文学素养与文字运用能力同步提升,而中文系知识渊博的老师更是传递给她诸多文学知识,成为工作中受益的养分。文学的影响,不止于文字。“它是潜移默化熏陶人的过程,带来人文文化的滋养。”中国古代与近现代文学史学习,让她在了解作者生平经历时,学会为人处事、转换思考问题的视角。史铁生的作品,更给予她对待生命无穷力量,这种文化熏陶,让她面对事情时多了份从容。汉语言文学专业赋予她的,是文字功底与人文精神的双重武装,在后续工作里持续发光。
成长轨迹:规划与实践的并行
在校期间,国家励志奖学金、三好学生等荣誉加身,她却有着别样理解。“这些荣誉是努力过程的正向反馈,更重要的是努力中收获的成长。”她分享起平衡学习与成长的秘诀——时间把控与规划。每周、每日制定任务计划及周末复盘,将学习、书稿创作等任务合理分配在课余时间。按规划推进,收获成就感的同时,也培养了自律与执行力。这一方法,为学弟学妹提供了清晰的学习成长路径,规划先 行,稳步迈进。
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常被贴上“教师”、“党政机关文字岗”的标签,她却用实习打破局限。媒体实习、互联网实习等经历,让她发现汉语言专业在不同领域的价值。“学习中文培养的语言表达、沟通等能力,在互联网公司与人对接工作时,优势尽显。”她鼓励学弟学妹,实习别局限范围,随着数字媒体发展,中文系学生可尝试新媒体文案编辑、广告公司文案等方向,不要给自己设限。
“试错成本低,要多给自己锻炼机会。”她谈及,实习中发现性格不适合的方向就果断舍弃,通过社团等实践也能辅助明确职业方向。同时专业知识是基础,在此之上可拓展短视频、配音等技能,把新媒体运营与专业结合,契合就业风口如读书博主等副业,发挥专业优势,又紧跟潮流。
职业选择:公益路上的价值坚守
从汉语言文学专业到残疾人联合会工作,背后有着特殊契机。因自身身体缺陷,求职受挫的她,在当地残联主动伸出橄榄枝后,开启公益职业旅程。“残联工作是对残疾人的重视与关爱,在这里我感受到为残疾人做事的意义。”大学时关注自闭症儿童的创业项目经历,也让她更能共情残疾人需求。
在残联,她负责残疾人教育、就业及综合文字工作,从实习到入职,同事、领导的帮助让她快速融入。因自身残疾,她更能设身处地理解服务对象,建立信任。这份工作,于她而言,是用专业助力残疾人,也是实现社会价值的途径,“在力所能及处帮助他人,工作就有了温度”。
“先进个人”称号背后,是诸多难忘时刻。协助残疾人就业,当看到他们成功入职并感恩反馈,她收获强烈成就感;参加全国残疾人朗诵培训班,见证残疾人自强不息,与他们合作朗诵,被其精神鼓舞,也刷新对残疾人的认知——他们并非一味需要帮助,而是用顽强感染他人。这些经历成为她坚守残联工作的动力,也传递出残疾人工作的价值:不仅是帮扶,更是相互的精神滋养。
心态调整:以方法与信念应对挑战
残联工作需耐心与共情,面对复杂情况,她有自己的“调整法则”。“学会自我调节情绪,遇到问题不着急,按‘分析问题-思考办法-执行方案’步骤操作。”她坚信“方法总比困难多”,用理性拆解难题,保持工作热情。这种心态,让她在服务残疾人的繁琐工作中,始终保持积极,也为学弟学妹面对职场压力提供思路:情绪管理与理性思维,是攻克难题的利器。
从校园到职场,她最大转变是学会独立思考与担当。“校园有兜底,职场需自担后果。”这让她明白,做事要预判风险、思考周全。对于“责任”“价值”,她有了新理解:职场责任,是做好工作、服务好残疾人,挖掘岗位价值;而价值,不取决于岗位大小,任何平凡岗位,只要努力,都能发光发热,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的素养,也能在不同岗位绽放光彩。
发展建议:能力与方向的培养
谈及大学生在校提升,她强调除专业学习,要注重综合能力锻炼“人际交往、沟通、统筹协调、辩证思考能力,都很关键。”同时,明确方向也很重要:若想就业,提前着手准备,积累实习、技能;若想考研考公,聚焦目标,合理规划。“清晰方向和针对性努力,才能更好适应职场。”她鼓励学弟学妹,抓住校园锻炼机会,如参与书稿创作、社团实践,为未来职场筑牢根基。
江钿学姐的经历,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成长的生动样本。从专业学习汲取力量,在实习探索中拓宽边界,于公益职场实现价值,她用行动诠释: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路径,可传统可创新,关键是在学习与实践中,找到自身热爱与社会需求的契合点,以专业为笔,书写多样精彩人生,也为后来者照亮从校园到职场、从成长到担当的前行之路。
(审核:洪玉 责任编辑:文湘靖 张婉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