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阅读钟求是的短篇小说《地上的天空》(载《收获》杂志2021年第5期)之前,曾看见过《收获》杂志的主编程永新对其作出的高度评价:“很牛的短篇,求是在中短篇或在长篇方面都完全显现一个小说家的才能,这个短篇有可能,我说的有可能,是今年最好的短篇。”就这样,我对钟求是的这个短篇小说充满了殷切的期待。紧接着,便是对《地上的天空》进行了仔细阅读,读后久久难以忘怀。里面的故事充满了表面平和、实际复杂激烈的人性关系及人性世界的深度反映。本文着重研究文章中多种人性关系,并结合生活实际,对此文章作出相关的文学评论。
一、朱一围与“我”之间的特殊友情
1、“我”与朱一围的相识
文章以第一人称“我”进行叙述,在作为图书馆工作者的我和邮政局工作的他因为一个共同的朋友相识在一张酒桌上。我们有交集还是在朱一围打了车顺便把我捎回家时,朱一围得知我的工作之后主动来找我,因为他喜爱书籍。这样的来回往复让我们的友谊迅速建立起来了。虽然朱一围的兴趣与我不太一致,但是不影响我们交朋友。这种现象也是当今比较流行的,“道不同不相为谋”这样的说法在现在也不是完全约定俗成的共识了。“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需要完全相同的职业和兴趣爱好,求同存异倒显得自然得多。知音难遇,《地上的天空》以这样的情节叙述反而增添了故事的真实性和可读性。
2、朱一围妻子遇事找“我”情理质疑
朱一围一生挚爱便是读书,他的性格文章中没有太多直接的体现,但是能看出他是一个很淡漠的性情中人。他的妻子在他走后找我是因为我曾是图书馆工作者,也是他为数不多的好友之一。她在这样的情况下,好像也只能找我帮忙,倒也体现了我为人善良,也侧面反映了朱一围在世时没少与他妻子提过我,所以她也愿意相信我。我虽感到为难,但是也愿意试一试,这是对我和朱一围关系的进一步认可。
3、“我”对于处理朱一围书籍的明里暗里
我和朱一围算得上好朋友,所以我对他的事很上心,但是我也是考虑到了现实问题。我虽然与他交好,但是实际情况是不容我将这些有签名的书买下的,第一是因为我对藏书没什么兴趣,第二是我没有必要将其由自己留下。我将书赠予图书馆之后,剩下的有签名的还是没敢送给书店,一是不知道能否有用,二是如果用网上书店进行售卖,朱一围应该也不能同意吧。尊重好朋友,也是对自己良心的回馈,我打算把这些书找到跟他同名的主人。这样的人性关系,我认为很真实合理,即使两人感情再深厚,但是出于现实的考虑,没必要用金钱将朋友的书留在自己家里,这样的做法虽然难得但是不值得。这也是现代社会普遍反映出来的现象,人与人交好也不代表人性的复杂性不会显现,人性世界的本质就是利己和利益,一些跟利益有冲突的事,再好的关系大抵也会受影响。
二、朱一围与其妻子的“爱情”之谜
1、两人之间表面的关系
从文章前一部分可以了解到的是朱一围为人老实,是一个爱读书的文人。不曾想过他会出轨或是和妻子之间有过间隙。他们表面爱情的美好一直都保持地很成功。在“衣艺者”出现之前,吕默的行为语言都衬托了朱一围夫妇二人关系很好。并且在他重病之时,也是妻子筱蓓在病床前陪护,待他离开之后,筱蓓对于他最爱的书也是想要得到最好的处理。
2、两人背后的关系
夫妻之间看似貌合、实则神离。本以为两人有了一个儿子,家庭便会更加幸福美满。但是万万没想到,当儿子跟筱蓓说他在图书馆里看见爸爸的藏书时,她却很惊讶,由此可见她可能不知道丈夫和陈宛之间的故事,但是丈夫平日里的态度不如以前,作为一个女人和一个妻子,她应当是能察觉到一些变化的。所以当她从儿子和吕默那里得知书籍被买者送到他们学校时,她既好奇又心里产生困惑,多多少少在平日里是有过猜疑的。两人的关系很微妙,但不论是在现代社会还是过去,很多婚姻都是家庭环境的组合,不一定有爱情,或者更为准确地说,不一定一直都有爱情。他们的组合可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利益交叉、快餐式婚姻等。这些看似有悖于伦理道德的故事内容,却是真真实实存在的,作者用这样的不争不吵的人物关系,也是深层次反映了很多现当代家庭内部存在的问题,同时把人性的趋于现实化和利益化而不离婚的心理体现出来了。
3、朱一围内心的复杂性
从两人结婚到朱一围出轨,可以说连他的好朋友吕默都不曾发觉过,可见他内心秘密隐藏地很深。在这种进化的城市中,几乎没有人是没有秘密的。就如作者自己所言“每个人都可能收藏着属于自己的秘密,这些秘密是有密级的,其中高密级的东西,就是连最好的朋友、最近的亲人也不能分享”。在这部小说里,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去写,试图闯入人们内心的禁区,也正是这样想要窥探出人性的不同和秘密引起了共鸣。她的妻子可能不知道他已经出轨的事实,并且他这个人的形象从出轨对象陈宛的口中是被称为男朋友、有着二分之一认真和二分之一古板的。这样的男人在正常情况下是不会做出很出格的事,理应是保守稳重且对家庭忠心耿耿的好丈夫、好爸爸。但是实际却恰恰相反,他做出的很多事情让朋友都没法想象,他偷藏数值不小、来历不明的私房钱并且救助于出轨对象,这些行为都体现了人性世界的复杂性,他对于感情不忠,并隐瞒妻子维护那表面的平和,是一种很可怕的内心情感和状态,这种自私自利且荒唐可笑的行为与人性,作者虽然没有大张旗鼓地进行表述,但是在文字中足以将众多家庭中的悲哀以这样的一个家庭的缩影显现出来,语言精巧且不乖张,不动声色地将对于社会家庭的内部紊乱和人性黑暗面表达出来,实则是一篇反映人性深度的精品。
三、朱一围和陈宛的虚拟世界及其未来
1、两人的相识相爱
两人在朱一围有了家室之后相识,因朱一围和陈宛长期共处,算是日久生情,并且朱一围还与她签订了一封协议——关于下一世的结婚协议,将救济给陈宛的二十万作为下辈子的彩礼赠予她,陈宛与其签订了这封协议。朱一围这样的做法可以说一方面对家庭是极其不负责任,也体现了社会快节奏之下,会影响到人的情感关系,相对于过去的爱情观来看比较浮躁且不稳定。另一方面也说明他“表里不一”,不是吕默口中的成熟的、只爱读书的文人,也不是筱蓓口中的值得依赖的好丈夫,倒活脱脱像一个轻浮之人,重感情却不忠于家庭。
2、陈宛对于两人感情的虚实之间
陈宛一开始与他相识到慢慢生出情愫,是一个很巧妙的过程,但她对于他始终没有用多少心思,就像是陈宛对吕默所说的“只有好感,却没有依赖感”。两人的关系是由朱一围挑起的,也是朱一围一人坚持到最后。其实陈宛并不信来世,在他走后,也不想坚持下辈子继续遇见他,她用二十万当做偿还买下他的书又赠予出去,这样的做法足以表明陈宛人如其表,时尚且年轻大胆,她对于爱情的观念很开放,思想较超前,她不拘泥于一时的爱恨,也不被世俗的看法所束缚,她可能一生向往自由,大抵对于朱一围及他的家庭来说,始终有一些负面影响,但也不是不能理解的。这样的情节安排,也许是对朱一围不忠的“报复”,也是很现实的结局,朱一围正所谓“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朱一围和他的妻子筱蓓、精神上的恋人陈宛,以及那个叫吕默的“我”,在生活中没有原型,但是故事的核心是来自生活的。钟求是这样描述两人关系并采取平和的故事发展线,把人性的侧面和对于生死的不同理解都刻画的淋漓尽致。是一种突破常理性但是又在生活中实际存在的事件的深度再现和改编,文章以严谨的结构和看似散乱的发展势态体现人性的劣根性和本质性。
小结
看完《地上的天空》 ,从这篇文章的开头人物设定到结尾处朱一围的反常表现,筱蓓的表述中他去世前像一个诗人,也许是他向往着可以奔赴那个有着约定爱情的下一世。文章结构清晰,行文流畅,以鲜明的人物关系描述了人与人之间的微妙变化,同时用伦理道德层面反映了人性的黑暗和侧面性。钟求是以简练的文字将他的生活见闻加以改编,让人性世界的复杂性与关系变得通透又便于理解。我很喜欢这篇短篇小说,我认为它算得上是体现人性的本质的精品小说。但自以为才疏学浅,不敢妄自加以过多评论,还望各位学者多多包涵并提出宝贵意见,我定当加以改善。
注释:
①王春林.《彼岸世界与人性的侧面——关于钟求是短篇<地上的天空>》.收获,2021.10;
②佚名.《跟钟求是一起读他的鲁奖作品<地上的天空>:打开人心更多的‘房间’》.浙江晚报,2022.08;
③佚名.《现代婚恋观越来越现实》.中国青年报,2021.04;
④武志红.《【幸福家庭】现代人离不了婚的几个原因》.丰台和谐计生,2020.08;
(供稿:贺书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