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在的桥

发布日期:2023-11-22
分享:

       春在村要修建新桥了!这于村于民无疑是一件大喜事,村民们都地围绕着村口的那条河议论起来。
       “李家婶子你听说没,我们村要开始修建新桥啦!”
       “可不是吗,这许家丫头真惹人疼,真是好孩子。”
       村民口中的许家丫头就是我。
       十年前,我怀揣着对于未知世界的向往从桥上走出家门。今天,我带着最初的那份温暖与支持裹挟着所有的善意与感恩又踏上桥回到这里。
       春在村,春常在。
       这是我的村子。二十五年前,我出生在这里。村子不富裕,但却极其安宁祥和,日子也过颇为宁静。母亲在我很小的时候便逝世了,但父亲却总是尽他所能给了我双份的爱。
在我们村,出村只有一条路,要越过村口那条河,那条河水流湍急,想要渡河只能靠着那唯一的桥。那桥年久失修,一脚踩上去,木头吱吱的响。咯吱声回荡在我整个童年时光,打工返乡的大人;放学回家的孩子;赶集归来的老人,都从桥上经过。这桥,承载的是过去,也是未来。
       那年,我十七岁。我拥有了第一次走到外面的机会,那次机会叫高考。那时,我勤勤恳恳,优异的成绩足以让我走出去,看一看外面的世界。我怀着希冀与梦想,对未来的路满怀期待。
       高考那天,村庄已经连续下了几天的雨,雾蒙蒙的,空气里夹着湿气,混着泥土和青草的味道,我猛吸了一大口,想把这气味真切深刻地刻进脑海里。许多年后,有人问我“你的家乡是什么样的。” 我说“是带着泥土青草味的天堂。”    
       那天,父亲似乎比我还紧张,起了个大早拉起我往考场赶去。 可是却在过桥时,那桥却因年久失修,加上暴雨的冲刷变得松散而塌了,父亲和我都受了伤。
       我记得,那天,雨很大,水很急,医院的人声嘈杂,等回过神儿的时候,我知道我通向未来的路,也塌了。
       那年,我错过了高考。
       没有参加高考的那个夏天,我固执的要提前踏入社会,可父亲却不同意,说一定要让我继续念书。纵然我的父亲不曾上过什么学,念过什么书,可在他心里,他始终崇尚知识。 家里的积蓄并不多,父亲一个人辛苦工作养活我和奶奶,父亲也在塌桥的时候受了严重的伤,腿脚变得不再利索。家里唯一的劳动力也没了。这要我怎么再去心安理得的复读一年圆满我的大学梦呢。
       理想使人年轻,却又让人白头。
       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村长带着李婶和王伯来了。李婶抚平我了的衣襟,又拉了拉我的袖口,然后郑重地把一沓钱塞进了我手里,宽慰的摸了摸我的头。 村长对我说:“忍冬啊,我们都知道你是个读书的好苗子。我们没有什么文化,可是我们知道读书好啊。孩子,你去继续念书,替我们走出去,到外面看一看,看看那些个远地方是啥样的。念书的钱不用担心,有党的帮助,你爸的身体也不用担心,还有我们呢。你放心去读你的书。”我早该想到他们会这样做,这是我们春在的人啊,他们个个都是热心肠,都是那样善良与淳朴。谁家要是有事,大伙定会凑在一起尽一份力。村里的刘叔一辈子未娶,却不是孤身一人。村里的人从不忘记任何一个团聚的日子,他们邀请刘叔去自家吃饭,亲近又自然,平日里更是来往的勤快。    
记得小时候,村子里有个拾荒的张爷爷,有次他经过我家门口时,我正在兴致勃勃的堆沙丘。我拉着张爷爷,手舞足蹈给他讲解我的“艺术创作”。张爷爷笑呵呵的看着我,像是在赞同我的想法,能让一个大人认同我的奇思妙想,这让幼小的我自信满满。当时张爷爷用他粗糙的手从身后的编织袋里翻了翻,掏出了一只尾巴上绑着红色丝带的旧风筝递给我。渐渐长大,我才知道张爷爷竟是个聋哑人。后来,每当我想起来这事,心里总是不由得流出一股暖意,张爷爷作为一个无法感知我的儿童世界,甚至是整个世界的聋哑人,却还是满眼笑意的听一个儿童稚嫩又笨拙地讲云里雾里的话语。后来张爷爷不在了,那风筝虽从不曾在我这里飞起过,可那根红丝带却在我心里飘了很久很久,不曾落地。
这些善意都被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决定去复读的那天晚上,风很轻、星很亮,月光洒在了小路上。我清楚地记得父亲那晚告诉我的每一个字。父亲说“娃呀,你生的那月,金银花开的最好了,所以给你起名叫忍冬。爸希望你要像忍冬花一样甭管在哪都可以好好的活。你是从这个村子里走出来的,你可不能忘本。”    
       于是,在大家的帮助下,我重读了高三。    
       那年很苦,但苦中也带着丝丝的甜........        
       第二次高考,我又踏上了那座桥,那桥塌了一次后,村长带着一行人没日没夜的修葺了好几天,即使这桥百米不到,即使修修补补,可我却仍能凭借它走到外面去,到更广大的世界。
这一次我真真正正的走了出去。我得偿所愿的考进了北方的一所高校。那里的冬天又冷又干,风是凛冽又刺骨的,风俗习惯也与春在大不相同,新而陌生的环境让我无法迅速适应。可是我却无比感谢这里,是这里给了我很多宝贵的机会和肆意生长的空间。
       四年里,我看到了更为广阔的世界,我依旧勤勤恳恳,不敢虚度光阴,我努力,我奋进,我梦想,我也有所成就。可我始终思念我的村庄。我总觉得好像在这个瞬息万变,飞速发展的时代里,只有我的家乡被按下了暂停键。在寒来暑往的假期里,我一次次回到家乡,家乡似乎什么都没有变,仍是恬静,平淡的乡村生活。那座桥却好像始终孱弱,像已经羸弱的老人,已到风烛残年的时刻,摇摇欲坠,似乎无法指望它再激起什么浪花,继而变成一汪死水。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小时候,家是一间实实在在的四方形屋子;长大后,家是一片充满泥土青草气息的土地。然而就是这样的气息始终让我魂牵梦萦,就像海底的渔灯,虽然昏暗却也始终发出光,好让我不至于迷了方向。
四年后我顺利毕业,在这一年里我选择成为了一名大学生村官。看到这个消息时,我没有丝毫的犹豫。是的,我要回到春在,回到那个生我养我的地方。我也竭尽所能,想办法让村民生活过的更好一点。村里人总说我知恩图报,说我善良,说我愿意放弃大城市的生活愿意回到自己的家乡。可是他们不知道的是,我没有一刻不想回来。在很多个时刻,我的脑海里都浮现着村长和父亲的话,这些都在提醒着我,我是从来这里来的啊,我要回去啊。
       我要重修那座桥,这是我回来后想做的第一件事情。我向上级领导提交了修桥方案,可下来的经费却让我大吃一惊,这些钱哪里够修一座新桥。我连跑去镇政府询问情况,领导告诉我说“小许啊,作为基层干部我们都知道,我们这地方的家底不厚,但是需要花钱的地方又太多了,你看看我这递上来的方案,这地需要供电,那还有几十里外的一个村子没有卫生所,百姓生病了都没有医生,还有的村子要建学校,得让孩子们接受教育吧。所以春在修桥的钱只能拨下来这么多。”我明白理解上级的难处,我知道他们始终在为人民的能过上更好的生活而努力着。可我的的修桥计划还未开始就遇到了瓶颈,但这座桥我是非修不可的。那晚我想了又想,这个想法的实现对我来说无疑是困难的。修桥的资金不够,而我作为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来说我并没有什么积蓄,但在那个夜晚有个念头从我的心里一闪而过,那是我在大学期间靠自己的双手勤工俭学的一笔存款,这我已经把它给了我那身体日渐衰老的父亲,我的父亲已经为我操劳了大半辈子,我想让父亲明白,如今的我也可以靠自己的力量为我们这个家撑起一片小小天地。可是,我又怎么向父亲开口要这笔钱啊。
       我曾几次想向父亲开口,可仅仅从一位女儿的私心来说来说,我又何尝不希望能这笔钱能留给父亲,让他能过的安心一些。可我内心深处却有个声音告诉我,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我去做。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之后,我最终向父亲开了口,“阿爸,我之前...嗯...给您的那笔钱,我能先拿回来吗?”我几乎硬着头皮说出了这句话,我低着头,不敢直视父亲的目光。一秒,两秒...父亲却爽朗的笑了起来“忍冬,我就等着你开口呢,阿爸知道你是个什么样的人,这几年你一直关心着家乡的情况,挂念村里的人,毕业之后又选择了回来,你能这样做,阿爸打心底的高兴。”听到这些,我的心里涌出一股暖意,这就是我的父亲,是那个始终叫我不要忘本的人。有了父亲的支持,我心里也更有底气了。“阿爸,你放心,我一定会让村子越来越好的。”这句话,也是在向自己承诺。
       于是我告诉大家,桥可以开始修了,村民们都高兴坏了,个个脸上都洋溢着饱满的笑容。我看见坐在矮小板凳上的村长,这位头顶着灰白头发的老人饱经沧桑的脸上渐渐绽开一丛笑容,而后在他布满皱纹的脸上漫开,使得下巴颏高高地翘起,眼睛眯成一条细缝。在他脸上,我看到了发自内心的笑容与满足。我知道,这无疑是我人生中最正确的决定。
       修桥的日子来了,工程师来了,工人们也来了,村里的强壮的男人们也都自发地来了。村里的孩童也在炎日灼人的时刻为大家端来清凉的水来解渴。一天,两天,他们用肩膀扛起了钢筋、水泥;用脊梁背负着修桥的支柱,用头顶起了一片明媚的天空。
       桥修好了,那是一座坚固的石桥。我站在桥上,兴奋和欣喜犹如决堤的洪水浩浩荡荡地向我袭来,然后把我淹没,我内心的成就感与自豪感难以言表。我们不用再担心这座桥是否能经得起暴风雨的洗礼,也不用担心在雨后它是否会长了不起眼的斑驳青苔而让人滑倒,更不用担心是否有像我这样的倒霉蛋在高考那天桥塌了。我看得到村民每个人脸上都洋溢发自内心的笑容。我站在新桥上,它只有百米而已,我却觉得这座桥代表着希望与未来。那桥,也曾多少改变了我的命运。多年前,我和那座桥一样颤颤巍巍;多年后,它也和我一样愈加坚固。过去的那座旧桥轰然倒塌,但会有一座又一座坚固的桥跨河而起。一个年轻的希望从这里走出去,还会有千千万万个希望踏上这座桥,继而去接受更高水平的教育,拥有更广阔的空间去肆意奔跑。
       我所做的一切,是想让村里的人过的再好一些的真切希冀,是想让那些有梦想的孩子的路可以走的少一些泥泞。
       我是从这里走出来的,就一定会原路折返再回到这里。
       春在村,一年四季春常在。


(供稿:孙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