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秋蓐神执着万鼓,夯击长淮两岸;
震那八斗高墉,于青冥掀起焏浪。
飞鸟惊、游兽群奔,天地皆求润索泽;
秋神淋漓的抨打,便化一场汗水般的急雨
——让大风卷黄尘,虹电落谷场,
如天降百万兵,要再现武魏横槊吞吴的浩荡。
鼓竭,雨歇,轻柔的水波,自笔架田尽处淌来;
岭上、岗上,便聚了一汩莹溪的沛熟,
伴鹊儿栖在穗上,好似着墨琅;
与那丰腴土气游曳天垄,分裁岭上玉丘一双。
这乾坤涤净了,
又分明是那,曹子建笔下的纸上流璋。
【2】
时来运转,天地造化,
在秋日的水箫云笙之间,
今朝的农人吟哦一律律清秋的韵行。
这秋日丰收的新声,自这寒飔初至时,
流沉落砚塘里、潜到那千年前的陈王宴上
——影绰绰,揉碎作个人形,
那是建康的镜机子,是徽州的的玄微公;
是形盛殊地的山神,故往之精神;
是肥水慈心哺养的儿女怀念、供奉的衣冠宝冢,
招千载前的圣明孔德归来了。
八斗岭上凝精神,
八斗之才仍是青春模样;
子建犹靖步抗手,襟怀浩荡;
洪谟骏烈十万言,笔下珠玑又复现,
垂拱定城佐,司农千畴亩上;
神魂缥缈云中骑驴,清歌归百荒。
【3】
遥望千年,长沚岸边,草木青黄着贲甲,
一袭披靡至山滨,满目潇潇落木。
子健高怀诗棹,澄陂之上,这一叶扁舟飘来岭下、行至岗上:
他时意气将帅,今日天地君师,万古一时凝结。
八斗岭上秋雨霏霏,模糊见,犹见那人歌篇章:
或鞭辟策定解忧患,慷慨濯缨抚国殇;
或引《式微》,揭短褐荷高锄,西岳鬻蔬黄,感物而抡觞。
百代文辞宗庙,燕婉遗芳,一一凭他写。
冬日萧疏《白马篇》,
要唱岭上松针虬影,根根指月破去;
孟春发节《闲居赋》,
要写耕耘大块,驿土生煦;
苍苔有鹤婉立,沼中青鲫逐鳞。
而夏《玄畅》,
志士“鹏举抟天”如恒日之威;
或“奋羽青云”,寻高鹜而远游。
而这沉甸甸的秋来时,
他带来那大化仙乡厚甸甸的馈赠,
写雁趾携砂去,平林叶髯尽枯红,
更写那 “千载流声”的宏愿。
子健的歌传向那八斗岭下,
与后世子裔共戴一腔喉舌:
一脉脉裸露的臂膀、骨梁,如风的袖角,
随着他的歌,起伏如波;
而他在或躬身,或伏地的挥汗影间,
感慨那扬撒稻香。
旧日乡音号子,穷霜岑震高宇,
与人们静待新春、欢引谷酿的时节一起,
醉了,且在醉至正酣时,
人人心扉都泛起漪浪!
【4】
子健歌道:
“继往日,有葛天之治理;
今开来,而民声逾圣王。
古社葭曲、魏角歌,烨然作新声。
镇尾村首相闻,碧霭一洗渔山阳。
圃苑初霁,池河清晏;
东隅杨桦错落,西岭绿洲盈美。
周道如砥,大道还新;
有朝来行云雨,亦暮去炊烟静。
古城邦幽韵惠质,新村谣浮金流埃。
幢幢美墅新村,祥泽洒芦荡,飞除入云外;
黄发垂髫相携,邻里架轻车,宾客复往来。”
喜气、锐气、文采的神气自一张张面上,
老百姓的的黢眸厚掌里溢了——
日头般如火的红壤,亮堂堂。
【5】
史册里的贤王而今还歌,
却而今丰收农人们的“生气儿”;
古将相的“精神”而今不灭,
与尘网里顺天时、搏太气的后代人共戴天地——
都擎天为笠,编地为蓑,
今人驱牛赶鸭,乘着古人应堪折戟的迅风儿,
千年浮光,一刹神魂交融;
伴着苍树簌响,共唱那壮阔赤县、嫣然江淮的新韵、新歌:
“张集、梁园夹桃柳,
自有异域与仙隍。
八斗岭上凭摘星,三顾山水梦里乡;
幽井泉澜泽万世,还来封祠延明堂。
歌罢,曲未歇!
皇穹听聆褪倦紫,养民育焘遘九阳;
化度松竹之节,潟莲之气还飨。
陈思君,魏王相;
到此镇寇且封疆,遗我世代几流芳。
寿考自不忘!
永护这桥塘邈奥、赤县之四方。”
(供稿:王一珂)